1500元一亩,谁在收购小麦青苗?这事儿有点反常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时间: 2022-05-18 15:22:0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这几天

网上流传的许多

这几天

网上流传的许多

收割小麦青苗的视频

引起了大家关注

 

视频显示

整片看上去绿油油的小麦

在收割机的轰鸣中

大片被割倒

这些小麦青苗

有的已经结穗

 

从视频传递的信息来看

这些被收割的小麦青苗

主要是用来做青贮饲料

而种小麦的农民

则可以获得1500元的收入

 

青贮饲料

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青贮玉米

用还未成熟的小麦做青贮饲料

还真不多

 

直观来看

一亩玉米的生物量

远远超过一亩小麦

养殖企业用1500元一亩

来收购小麦青苗

这事儿靠谱吗?

为此

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及专家

听听他们怎么说?

  山东省鲁西黄牛原种场负责人高翔,养牛几十年,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花1500元钱去收一亩小麦青苗作为青贮饲料,这事儿不对头。不对头到底在哪儿呢?高翔说,用小麦作青贮,可以是可以,但是成本太高,不划算。随后他道出了不划算的原因,现在用作青贮饲料的主要是玉米,目前,每亩青贮玉米的生物量一般是3吨多,青贮玉米的营养要比青贮小麦的营养高许多,而养殖企业收购一亩青贮玉米的价格一般在1200元到1300元。现在的小麦才刚开始灌浆,没有多少营养,只是一种草,而且一亩小麦的生物量也就一吨多,1500元买一吨草,成本太高了。

  圣牧乳业负责养牛的燕生茂在奶牛养殖行业工作多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说,1500元一亩小麦青苗,即使按一亩地产1.5吨生物量来算的话,一吨也得1000元,如果再加上青贮的费用,价格就更高了,而他们去年购买的青贮玉米的价格,才720元左右,而且青贮小麦在营养转化上,也不如青贮玉米高。燕生茂说,用青贮小麦作饲料的事儿,在奶牛养殖行业很少。多年以前,内蒙古有人做试验,用青贮小麦喂奶牛,后来也放弃了,这些年用青贮小麦做饲料的很少。关于网络上流传的有养殖企业收购小麦青苗的事儿,燕生茂分析,也有可能是去年玉米价格高,一些养殖企业青贮玉米准备不足,不得已高价收购一点儿小麦青苗来作为补充,正常养殖企业是不会大量收购的。

  上海牧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鹏标长期在青贮饲料行业工作,他介绍,他们经常在全国的养殖场跑,整体来说,在我国小麦作青贮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是因为和青贮玉米相比,它的营养价值比较低,只有青贮玉米的0.7倍左右;同时,和玉米的相比,小麦所产的生物量太少。

杨鹏标(受访者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高级畜牧师赵连生在采访中也认为,用1500元一亩收购小麦青苗作青贮,对于养殖企业来说是不划算的。

在我们的采访中

无论是养殖户还是行业专家

都认为这件事儿有点反常

到底是谁在以1500元的价格

收购小麦青苗?

  从目前网络上的各种分析看,一种说法是一些农业机械公司借此炒作推销自己的产品;一种说法是有外部势力企图扰乱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确实有个别养殖户饲料准备不足,高价收一点儿小麦青苗作为补充,但是这个量不会太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发布相关短视频的播主往往是在对网络上的视频进行剪辑粘贴再配发“评论”,压根没有看到青麦收割的现场。记者也联系了一些在评论区留言想要“卖青麦”的农户,并没有收购商来联系他们。如此看来,“青麦市场”并不像短视频里渲染的那样红火。农民朋友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未经核实的信息忽悠。 无论如何,这样的事儿不会大面积发生,因为市场没有支撑;这样的事儿也不允许大面积发生,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口粮安全。同时,在世界粮食紧张短缺的当下,许多国家的人连吃饭都很困难,我们却用小麦来做饲料,这会有损我们的国际形象。

针对此类现象

农业农村部已于近日下发通知

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

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

对违法违规行为

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粮价是百价之基,更是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大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深刻指出,“农田必须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当前,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俄乌战争局势严峻、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卷土重来,中国碗里的每一粒中国粮都弥足珍贵,它不仅是我们饭碗里看得见的馒头面条,更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于和平稳定社会环境中的底气。特别是去年我们国家遭遇了严峻的自然灾害,小麦生产经历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等多个关口,可谓关关难过,中央为此出台了多项财政补贴政策,才有如今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即的好局面,理应倍加珍惜,必须颗粒归仓。各地一定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牢端稳。

  青麦青贮事件引起的舆论也为我们提出了更综合课题——保障粮食安全与确保农民增收如何相辅相成,统筹推进?只有种粮有好的收益,农民才有种粮的意愿,才有务农的动力,粮食安全才有更坚实的保障。各地政府要在这方面多出些实招硬招,努力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让农民朋友们有增收致富的信心,坚守粮食安全的决心。夏粮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第一仗,要全力以赴做好最后20多天的夏粮田间管理,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责任编辑:周口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员